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北京大学下属的一个以北京大学各学科专家学者和学术活动家为主组成的学术研究机构。其宗旨在于发挥北京大学的人才和知识密集优势,组织和开展多种研究项目、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工作,推进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重点在于推动实证的、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吸引了大批具有高度专业背景的专家以及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了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始终秉持科学性的努力,中心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中心的研究水平和专业调查能力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样本规模大、抽样设计要求精度高、测量指标多、问卷结构复杂、实施难度大的大型概率抽样调查。

中心曾经应邀参与多个国际知名的大型调查研究项目,例如:负责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精神健康调查(中国部分,2000)”以及“世界价值观调查(中国部分,2002,2007,2012)”等。

在承担国际性研究项目的同时,中心设计、组织并实施了若干全国性的大型实证研究项目,例如:1998年进行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2003年进行的“中国公民法治道德观念调查”;2008年、2009年的“中国公民意识年度调查”;2010年、2014年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研究”;2004、2009、2014年度的“平等与公正观调查”;2015年的“城市治理与国际化调查”;2017年的“全国伦理道德发展状况调查”;2018年的“城市化与生活质量调查”等等。

除此之外,中心多年来还实施了多个地方性实证研究项目,内容分布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卫生、文化、交通等多个方面,例如:从1995年起,中心独立设计、每年实施的“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1996年的“中国地方政府和政治经济的四县研究”;1997年“安徽省健康与家庭环境调查”、“工业企业改制问题研究”;1998年“私营企业党建研究”;1999年“九城市地方领导环境保护意识调查”;2001年“湖北、江苏公众环境意识调查”; 2005年“成都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研究”;2007年“新农村法制建设研究”;2009年“粤港澳居民对构建优质生活圈的态度调查”;2015年的“四城市政府质量研究”;2016年的“北京市医改研究”、“成都市居民交通与健康状况调查”等等。除了以上在中国大陆所进行的调查以外,2005年5月,中心还应澳门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邀请,设计并协助组织实施了“澳门居民素质调查”。

多年始终秉持科学性第一这一原则的做法使得中心在调查实施的质量方面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2002年,中心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健康调查(WHS)”项目组的邀请,派专家参加了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委员会,到其他国家参加了调查质量监督和控制工作。

在抽样设计方面,中心可以自行设计各种复杂的大型抽样,并拥有一套标准的程序保证在抽样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坚持科学性。不仅如此,针对中国目前的人口流动现状,中心于2002年发展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GP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自2006年起应用在全国范围的入户面访调查中,取得了成功。国际范围的入户面访调查中,例如,世界价值观调查、The Local Governance Performance Index (LGPI)调查也采用了该抽样方法。

中心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政策研究,撰写完成了《澳门与粤港构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协调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公民文化与和谐社会调查报告》、《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报告》、《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报告》、《北京市医务人员与患者医改获得感研究报告》、《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比较研究》、《北京市药品安全监督状况白皮书》、《北京市朝阳区“十三五”时期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全民科学素质发展战略(2021-2035)研究报告》、《海淀区“十四五”前期基础调研报告》、《医保大数据监测与调查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