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营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研究(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

    项目旨在了解私营经济与党建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连续的跟踪项目,1999年,已经在4省8县/市(浙江慈溪市和余杭市;湖南望城县和冷水江市;河北灵寿县和清河县;山东胶州市和安丘市)进行过一次相关研究,2004年继续在原有省份和县/市进行跟踪研究。根据项目要求选取240个党政领导干部,1200个私营企业主作为采访对象,召开座谈会,并进行问卷面访。在采访样本涉及到的县、乡镇级单位收集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作为进一步分析的背景依据。2004年4省8县共完成企业问卷1058份,干部问卷279份。

  • 四城市劳动关系调查(2004年至2005年)

    该项目是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一项有关中国劳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和考察人们对劳动法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在实际中解决劳动争议的情况。调查在佛山、重庆、无锡、沈阳

  • 澳门居民素质调查(2005年3月-9月)

    此项调查是由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立项,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协助,澳门基金会资助的一项大型科学调查。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承担了调查的抽样和问卷设计、数据分析、撰写数据报告,以及为培训、采访实施、数据库建立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

  • 成都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研究(2004年7月)

    该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概率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成都市居民对疾病风险和预防的认识,为政府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以减少居民疾病风险、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在成都市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并借助GP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有效覆盖了流动人口。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完成有效样本994份,有效完成率为74%。

  • 成都市公共交通状况调查(2004年11月)

    该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概率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成都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要求,对政府治理公共交通状况的期望等。在成都市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并借助GP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有效覆盖了流动人口。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完成有效样本1001份,有效完成率为71%。

  • 地方人大代表责任意识调查(2007年7月、2009年10-12月)

    调查旨在考察地方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代表意识、和权利意识,以及居民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和工作评价。调查选在安徽、浙江、湖南三省进行。调查对象以人大代表为主,居民为辅。在对人大代表的调查中,完成了对1847名安徽人大代表(107名地级代表、413名市级代表、990名区县级代表、337名乡镇代表)、1508名浙江人大代表(18名地级代表、149名市级代表、903名区县级代表、437名乡镇代表)、2265名湖南人大代表(343名地级代表、348名市级代表、1113名区县级代表、461名乡镇代表)的问卷访问。居民调查中,采用分层、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方法抽取样本,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安徽、浙江和湖南完成335、341和30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答率为84%、87%和88%。

  • 北京公共服务状况调查(2007年5-8月)

    调查内容包括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对具体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绩效评价和期望等。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完成1410个样本,有效回答率为54%。

  • 全国公民价值观状况调查(2007年3-5月)

    该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项目采用GP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有效覆盖了流动人口。共完成有效问卷1991份,有效回答率为78.6%。主要内容有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家庭观、工作观、生活态度、政治态度、政治倾向、容忍、信任、社会资本、一般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有关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态度等。

  • 新农村法制建设研究(2007年9-11月,2008年9-11月,2009年6-10月)

    该项目于2007年在湖南、内蒙古、重庆市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方法分别抽取6个县级单位,然后采用传统的户籍抽样方法抽取受访人。湖南、内蒙古、重庆市分别完成有效样本621、635、629个,各个省有效回答率分别为80%、78%、72%。主要研究内容为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纠纷的处理方法、途径、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等等。最终目标是为了向农村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提供方法和途径上的参考资料。

  • 沈阳市民环境•生活•文化意识调查(2007年9-10月)

    该调查旨在了解城市居民对环境问题的感受、认知,对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从而分析出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在沈阳市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了1750个样本,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完成1343个有效样本,有效完成率为77%。

  • 2009年中国公民意识年度调查(2009年6月-12月)

    该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全国性的、以政治学、社会学内容为主题的概率抽样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项目采用GP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有效覆盖了流动人口。完成有效样本3858份,有效完成率为73%。研究主题包括:公众对改革开放的态度;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公民意识的核心价值观念;公众的公民身份认知;公众的政治信任、效能感和参与;对中国民主建设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公众对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发展的信心等等。

  •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环保工作绩效评估调查(2003年1-3月)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北京市海淀区在环保、教育工作方面的绩效,了解海淀区居民对政府的环保、教育工作的评价及意见。采用二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728个样本,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完成有效样本501个。

  • 上海、西安市民文化价值观调查(2000年7月)

    调查旨在了解上海和西安市民的一般价值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度、生活质量等内容。在上海和西安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上海市调查规模为574个样本,实际完成463个有效问卷,有效完成率为81%。西安市调查规模为662个样本,实际完成469个有效问卷,有效完成率为71%

  • 世界精神健康调查(中国部分)(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立项,国家卫生部、北京市、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参与,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负责在北京、上海市实施。项目采用国际复合诊断量表对上海、北京市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筛查。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北京实抽样本4,024人,上海实抽样本3,856人,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北京完成有效样本2379人,上海完成有效样本2309人。

  • 湖北、江苏公众环境意识调查(2001年5月)

    该调查旨在了解湖北、江苏省公众现代化和环境意识。在湖北、江苏各抽取十个县市区进行。采用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湖北省有效样本1085个,访到率72.3%。江苏有效样本1108个,访到率74.1%。

  • 北京、香港市民生活质量调查(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

    本次调查采用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对北京市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实抽样本1039,获得有效样本731个,访到率70%。

  • 百村农民素质调查(1999年3-7月)

    本次调查采用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预抽村样本100个精神文明示范村,实抽99个精神文明示范村,预抽村民样本2800个,实抽2775个,完成村样本99个村,有效村表格95个,有效完成问卷2328个。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的国家观念、政治观念、政策观、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市场观念、创业观念,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一般道德观念、以及科学知识水平等)

  • 上海、广州市民精神健康状况调查(1999年9月)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精神健康调查(中国部分)”的前期调查。采用概率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访问的调查方式。广东完成有效样本633个,有效完成率为67%。上海市完成有效样本807个,有效完成率为80%。

  • 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1998年7月)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立项,委托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设计实施的一个大型调查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 工业企业改制问题研究(1997年11月)

    本项目调查地点为河北省的邢台市和清河县。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用问卷和表格分开自填的方式,目标样本规模为问卷和表格各120份,实际完成有效问卷128份,完成有效表格106份,有效完成率为88.3%。

  •